为了促进国内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化,增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科学家的凝聚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主办第四期尚光材料论坛,会议将于2025 年 02 月 27 日(13:30—18:00)在上海光机所王大珩厅举行。
会议聚焦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热点、难点或共性问题,邀请碳化硅材料领域陈小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氧化镓材料领域陶绪堂教授(山东大学)、氮化镓材料领域徐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氮化铝材料领域吴亮博士(奥趋光电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和金刚石材料领域朱嘉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做特邀报告,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前沿问题,促进我国半导体材料科技事业的进步。本次论坛由齐红基研究员主持(上海光机所)。
会议免收注册费,名额有限,感兴趣的专家同学们,冲呀!
会议时间
2025 年 02 月 27 日(13:30—18:00)
参会方式
1、线下参会
会议地点: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光机所王大珩厅
2、线上参会
中国激光杂志社视频号直播
报名方式

点击链接或二维码
填写报名信息
https://www.wjx.cn/vm/wtBTvOc.aspx
(报名截止日期:2月25日24点)
特邀报告人
碳化硅材料领域
陈小龙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小龙,长期从事新功能晶体和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晶体生长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成果转化。发展了碳化硅晶体气相和液相生长方法,推动了国内碳化硅产业的快速发展。发现铁基新超导体和月壤水合物等若干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新晶体材料,引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潮流。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年获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曾兼任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2004-2012),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副主席(2016-2020),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4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转化50余项),起草国家标准3项(已实施)。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5)、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1/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15)、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17)、中国发明协会特等奖(个人)和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当选ICDD杰出会士(Distinguished Fellow,2023)。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2023年)。
氧化镓材料领域
陶绪堂 教授 山东大学
陶绪堂,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曾任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作为学术带头人获2005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和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并连续两次获得延续资助。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晶体学会理事, 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六、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交叉学部委员等。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400余篇,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氮化镓材料领域
徐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徐科,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副主任;主要从事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生长和装备研究,研制成功2~6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并逐步推向产业化,合作研发基于氮化镓单晶衬底的同质外延技术,致力于推动氮化镓高质量光电器件与功率电子器件的发展。发表论文28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出版专著《氮化镓单晶材料与应用》、《氮化铝单晶材料与应用》等,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0余次,曾担任2023年国际氮化物半导体会议(ICNS)共同主席,现任十四五新型显示与先进电子材料专家组专家,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氮化铝材料领域
吴亮 博士 奥趋光电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吴亮 ,曾任上海“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奥趋光电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先后毕业于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清华大学及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及本科学位。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杭州市“521”创新人才计划及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等。曾荣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杭州市余杭区第四届领军型人才团队奖、全球百强科创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曾承担与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世界500强企业及政府机构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有近20年半导体、光伏及LED用各种单晶材料及其器件工艺研究与开发经验,申请/授权国内外专利60余项,在德国出版晶体生长领域学术专著一部,发表期刊/会议论文100余篇。现任《人工晶体学报》编委、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宽禁带半导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人工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CSA紫外LED路线图编委会专家组成员等。
金刚石材料领域
朱嘉琦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嘉琦,1974 年1月生,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红外薄膜与晶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装备发展领域专家。担任中国材料学会极端环境材料与器件分会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薄膜与涂层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艺》编委、《功能材料》编委等学术兼职。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何鸿燊奖教金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973课题1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2项、基础科研3项、预研计划项目6 项等重点科研项目,发表SCI 论文180余篇,出版/翻译学术专著4部,在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作大会邀请报告12次,授权发明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主要从事光电薄膜与器件,金刚石单晶装备、工艺及应用,极端环境材料的服役行为,先进芳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光电薄膜及大尺寸单晶生长的成套工装设备,研制大尺寸共形薄膜沉积系统:获得了2英寸金刚石单晶、抗气动热力失效增透保护膜系等军用关键材料及装备技术,突破欧美日技术封锁,多款产品定型列装并实现产业化。
会议联系人
贾宁老师
18769785686,
jianing@siom.ac.cn
杨悦老师
15710123463,
yangyue@siom.ac.cn
原文转载于公众号【爱光学】
(以上文章系转载,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处理)